http://www.YNET.com 北京青年报YNET
作者:北京青年周刊 2004年01月10日
她获得世界最大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Colour Me Beautiful)色彩咨询公司色彩顾问资格,成为其全球2000多名专业顾问中唯一的华人顾问;
她在中国建立起了第一家色彩咨询机构,标志着中国色彩咨询业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色彩史上的一项空白,建立了中国在色彩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
她所创建的品牌被编入《中国MBA经典案例》教材;
她是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特聘教授;
她是北京奥运进程中城市色彩改造专家组成员;
她被誉为“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
于西蔓,创建了一个行业的美丽女人。
在位于黄金地段王府井大街的一栋写字楼里,我见到了刚刚获得“2003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候选人资格的于西蔓,她的形象和我心中的经济女性没有任何瓜葛,她看起来跟时尚离得更近一些。
这个敢于吃螃蟹的女人,在1998年把国际上流行的色彩咨询业引入中国,建立了“西蔓色彩工作室”,为个人、产品、企业,乃至一个城市,寻找与其匹配的色彩风格规律,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曾被人称为“一个人创建了一个行业”。一个年过三十的女人放弃自己在日本辛苦打拼多年拥有的令人羡慕的高薪、豪宅,远离相爱的丈夫孤身回国,开创一个不为人知的陌生行业,这种勇气与豪情不是常人所及。
色彩咨询与中国所有的咨询顾问公司一样,都要经历一个消费者观念认同的过程。走过这个过程,色彩顾问的商业时代才会到来。于西蔓深知这个道理,但她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于是,我们听到了开拓者的足音。
我怎么能是少年型呢,我是女人啊
“西蔓色彩工作室”刚开业时,于西蔓心里也直打鼓,虽然,在这之前,她在中国做了几场类似于市场调查类的演讲,反响颇大。即便如此,她也没抱希望这一新兴行业会迅速地被社会接受,她甚至和手下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没有顾客上门,也没人打电话来咨询,你们千万别急着辞职呀。话音刚落没几天,她的第一个顾客就登门了。
这位顾客是一位姓段的40岁左右的女士,她听过于西蔓在一个女子俱乐部做过的一场关于色彩诊断的演讲,她当时就记住了西蔓,并辗转要来了手机号,一直盼着西蔓这边开业。“其实,我当时是做好了三个月没人来的心理准备的,可最先来的那十几个客户都是当时听了我在北京的两场演讲后来的,可见,这个行业还是吸引人的。”回忆起为第一个顾客做诊断时的情景,于西蔓不禁有些感慨,她的第一句话就是:那是一次观念上的冲撞。
在日本待过十几年的于西蔓,最先就是在日本拿到的色彩顾问资格证书,理所当然,她的第一个色彩工作室也就在日本开业,只不过,提起日本色彩工作室时,于西蔓总是用她那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笑言:那是个短命的工作室。日本的色彩工作室运营八个月后,于西蔓将其关闭,因为她决定要回国创业。在日本为顾客做色彩咨询,色彩顾问帮顾客分析是属于哪种类型时(人的类型包括优雅型、浪漫型、自然型、少年型等),顾客一般都能理解,日本人对于色彩诊断里的一些用词毫不陌生。
可当于西蔓告诉她中国的第一位顾客“你的风格是属于少年型,适合利用干练、利落、中性化的服装来装饰自己,太多女性化的东西并不是特别适合你”时,段女士跳了起来:“我怎么能是少年型呢,我是女人啊!”
于西蔓哭笑不得地给这位顾客做着解释。后半部分的咨询时间里,段女士一直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她刚来时的兴奋与期待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这给我一个感受,我们很多女性在对装扮的风格上其实没有概念,或者说我们过去无从得到这种基础知识。装扮的概念里提到优雅型、古典型这些听着好听的词她就能接受。可说到少年型这种中性的词时她就不容易接受,就会有观念上的冲撞。”于西蔓笑说。
咨询结束后,段女士六神无主地问:那我该怎么办呀?
于西蔓就一步一步地告诉她:先把头发剪得短一点,把衣服搞成立领的,穿得帅气一点,大幅的花裙子收利落了,烫的长发剪掉等。第一位顾客,于西蔓跟她聊了四个多小时,她开玩笑地说:那已经不是咨询而改做思想工作了。
三天之后,段女士又兴高采烈地来了,一见面,于西蔓差点没认出她来,只见她剪短了头发,一身天蓝色的短套装,连背的包也换成了方方正正、很利落的样式,变化真是太大了,她兴奋地拉着于西蔓说:谢谢你,朋友们都说我现在这个样子好,我老公也乐坏了,觉得我变得越来越漂亮了。那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于西蔓告诫她:“你得体会一段现在这种状态再说,别急着马上买服饰。”可当一个人知道美丽的方向的时候,她真的是按捺不住,没过三四天又来找于西蔓,这一次,头发比上次还短。于西蔓满是成就感地说:“她现在特别的漂亮、时尚,看起来跟真实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从小就爱美的于西蔓说现在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一个人能把爱好变成职业是一种幸运。所以,于西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问题,她都想办法克服。嗓子累哑了,却无法遵守医生给她下的噤声通牒。晚上还要给各种媒体撰稿,经常是彻夜工作。于西蔓说自己骨子里有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使得她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都能挺过去。
您可千万别当着我妈的面说要收多少费用
谈到入围“2003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候选资格时,西蔓谦虚地说:“其实,我觉得挺惭愧的,在我所接触的人当中有许多比我优秀的女企业家,我觉得她们最优秀之处在于有非常好的目标,有非常好的实施战略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她们能够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我觉得这点是我做得最差的。”对于赚钱,西蔓有着自己的看法,回国做色彩顾问,做的是观念上的东西,西蔓一直觉得要让中国人接受这个观念比此时的盈利显得更重要。
她曾无数次地做过只服务不收费的“买卖”。
有个顾客,在给于西蔓打电话预约后带着她的妈妈一起来了。一进门,她把于西蔓拉到外面说:我特别相信您的色彩理论,但我有个请求:您可千万别当着我妈的面,说要收多少费用。我正在读中专,是借钱和我妈到这儿来的。我妈半年前离婚后,就从此不照镜子,每天以泪洗面,破罐子破摔。作为女儿,我实在不能忍受,就硬把她给拽来了。于西蔓听了非常感动。
进去后,于西蔓特别仔细地为这个女孩的妈妈作讲解,耐心周到地为她服务。平时,于西蔓做一个色彩诊断一般用四五个小时,但为这个中专生的妈妈整整弄了一天,到下午三四点钟时,这女孩妈妈的妆化完了,该测的色彩也都测完了,最后工作人员把女孩妈妈的头发稍微弄了一下,她整个人都变了——至少年轻了10岁!这位母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叹道:我从来没觉得形象这么重要,真的,现在这个感觉会给我今后带来新的精神面貌。过去我一天到晚不开心,觉得老天爷对我不公,命运不垂青我,老公不爱我……出现一大堆问题,整个人都要得忧郁症了。今天,我好像被洗脑了一样,你们的心思不会白费,我今后一定会更多地笑对生活的。
看到一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的中年女人,在自己“色彩学”的引导和装扮下,那即将枯萎的生命之花又绽放出缤纷绚丽的色彩,于西蔓感到由衷的高兴,她对那母女俩说:我不收你们的钱。那女孩一听急了,死活不干:你使我妈消失了半年的笑容重又回到了脸上,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面对这种情形,于西蔓也没想到:自己的色彩理论竟然解除了一个中年女人的苦难心境,她会由此而经历和她以前的人生完全不同的生活。
我是属于秋季型
“西蔓色彩工作室”并没有像别的企业那样用广告攻势来开拓市场,于西蔓经常不急不慌地为一些报刊撰写一些小文,告诉人们怎么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因为卖的是观念,西蔓更多的是靠口碑相传,顾客是一个带一个地来进行咨询。此为企业的经营法则之一。
于西蔓的形象在我的意料之外,虽是一个从事美丽职业的女性,但一个年过不惑的女人不但美丽、优雅得让人侧目,加上她那一直未消失的盈盈的笑意与活力四射的状态,让我想起一句广告词:四十岁的年龄,二十岁的心脏。
于西蔓被公司的员工评价为精力最充沛的人,虽然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于西蔓被公司的员工评价为最爱笑的人,无论是对顾客、朋友,还是职员,你很难看到于西蔓不笑的时候。有人说:于西蔓的形象就是她的企业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可把此列为企业的经营法则之二。
说到形象,于西蔓又精神十足地讲起了色彩理论:全球最大的色彩咨询公司——CMB奉行的“四季色彩理论”是根据人皮肤、头发的颜色以及眉眼的深重,把人分成春夏秋冬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三十多种最适合的颜色。只要这些色彩和谐搭配,不管怎么穿都不会觉得难看。
“你属于什么季节?”我好奇地问道。
“我是属于秋的色系,那些浑厚浓郁的咖啡色和金色是我穿起来最漂亮的颜色,除此之外还有铁锈红、黄、蓝等三十多个颜色。平时只要把秋的色卡本放在包里,穿衣、穿鞋,买包、买丝巾都不会出错。染头发的时候呢,也会往金的方面染,绝不去碰酒红色。”
于西蔓带来的“四季色彩理论”不只扮靓了普通女性,连那些耀眼的明星也在她的指导下走向更美的顶峰。在“西蔓色彩工作室”,著名演员方青卓就曾睁着好奇的眼睛像听天书一样听于西蔓为她讲述“四季色彩理论”。
“黑色不是你的颜色,你是春季型,明亮的草黄色是你的最佳色彩。”惯以黑色为最佳选择的方青卓,第一次知道那些她从不敢上身的颜色,真的能使她的脸庞显出与平常不同的光泽与美丽。头发、眼睛都偏黄的方青卓,毫不犹豫地按照自己的季型重新置办了几套服装后,整个人靓丽了起来,像方青卓这样,从“西蔓色彩工作室”走出来后惊呼“穿错半生”的人实在太多了。“四季色彩理论”是一种以自身特质为分析依据,不以色彩顾问主观意志为准绳的色彩诊断方法。色彩顾问拿着的一叠由100多块色布组成的“女士个人色彩诊断标准色布”在顾客的项下飞舞,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人在其中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季节”,或是鲜艳明亮呈黄色调的春天型;或是柔和淡雅呈蓝色调的夏天型;或是浓厚华贵呈金色调的秋天型;或是冷峻惊艳呈冰色调的冬天型。无论你的容貌、身材什么样,都会有36种属于你的颜色。在属于自己的36色中穿衣戴帽,你会蓦然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让人心生羡慕的靓女。
在于西蔓的眼里,美丽没有极限,她总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