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兴成


20035月,记者曾就商品陈列、橱窗陈列以及色彩在陈列艺术方面的问题采访过大乔雅子女士。彼时,陈列艺术刚刚涉入零售业,而现在,也就是仅仅八个月后,商品陈列这一概念对于零售企业的企业家们已不再陌生。

相对于上次对于陈列艺术起源的探究,我们这次主要围绕邻国日本陈列艺术来对比我国陈列艺术发展的得失,以冀望我国的零售业业内人士对其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最终在欧美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做出抉择。

记者:首先您能否就您在日本从事陈列师这么多年的经历来谈一谈?

大乔雅子(以下简称“大乔”):1972年我从瑞士回日本,当时日本的经济正呈一个上升的状态,(那时大乔)对商品陈列艺术充满着憧憬,有作为一种梦想去实现的强烈欲望。当时的情况是,日本对欧洲的东西都希望能引进过来,也充满了热情,所以掀起了学习商品陈列的热潮。那个时代(日本)还是很注重服装的时尚,所以三年前(大乔从瑞士回国前算起)日本的商品陈列还主要是做服装的陈列。回日本三年后,由于大阪高岛屋百货店认识到杂货也需要陈列艺术,就请我去授课,每月一次。应该说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前,商品陈列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95年前后,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商品陈列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然而90年左右,是日本陈列最辉煌的时候。有些学习美术或者搭配的(编者按:日本的商品陈列师基本上都是业余的,专职的很少,很多都是学习美术或者色彩搭配出身的。),出于就业的原因,都来学习陈列搭配。所以,后来我在文化艺术学院授课时就提出了“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商品陈列的人才,然后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的教育的理念。

记者:在日本,学习商品陈列的学生的积极性如何?

大乔:前几年,在学院是这样的情况,有一百个学生报名,顶多录取50名授课,但现在是,需要招50名学生,事实上顶多有15名来参加,这是一个趋势。明年这门课都可能要废止了。从现在这种情况来预测的话,如果这种情况就这么发展下去,这门课就是不是还有继续开设的理由,这都值得怀疑。

记者:这么说来日本的陈列设计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那么有几个阶段呢?

大乔:日本注重陈列这一块主要是从1979年开始,当时美国的陈列风格像一阵风刮进了日本,美国的陈列风格是这样的,在橱窗外面是用人形模特来展示的,还有一块是店内陈列,美国商品陈列的特征是把这两块分开,而在美国做商品陈列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做的,但日本不是这样,只是把这种风格学过来,然后由一些非专业人员来做,然后这是1979年。到1980年,慢慢发展,然后1995年开始全国开始经济滑坡。

总的来说,日本在某些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的,在外国(欧美),商家很重视商品陈列这方面,觉得非常必要。每年都会有新商品,新商品怎么陈列、如何卖,都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记者:那是不是说,商品陈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呢?

大乔:可以这么说,但不绝对。日本的陈列发展与宏观经济成正比,而欧美几乎不变。从这个角度而言,日本的商人更习惯于节省。但欧美的商家不论经济的好坏一年四次的橱窗肯定是要换的,越是经济不好的环境下,橱窗做得越精美。究竟那一类更好,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中国,我对中国的商品陈列非常感兴趣,日本的橱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比以前要丰富漂亮得多了,中国的橱窗也很漂亮,但是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欠缺的还是瑞士的那种气氛,气氛并没有做出来。气氛还是差了一些。日本没有能达到欧美那种程度,主要还是他们(商家)不做。他们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一块,欧美的橱窗做得能够让人非常激动的,日本没有把他作为一个重点来推广。

比如说在美国,有专门做商品陈列的这么一个部门,但在日本就没有。在日本,商家的经营者有明白这一点的人也有不明白这一点的人。

其实商品陈列是一项谁也能做谁也不能做的工作。具体来讲,如果说把商品摆好,谁都能行。摆好之后,专业人士一看,完全没有美感,同样的东西,如果有专业人员来做,那么美感就出来了。区别就在这里了。

先说一下想法。欧美发展橱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北京这边的商品街,东单还是西单,如果展示得非常好的话,经过那里都是一种享受。在欧洲购物的时候,仅仅看东西,不买东西,都是一种享受。走过去的时候,都能让人产生一种冲动,去看看的冲动。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

记者:那么日本的商店是如何进行橱窗设计与商品陈列的呢?

大乔:日本最大的一家批发商(出于某种原因,我们被谢绝披露其名称,姑且用H代表),批发布料什么的,会有各个地方的百货商来订货,他们会看到H橱窗的摆放是一种风格,自然就会把东西买回去之后模仿这种风格,这种事情也是有的。还有的就是说,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如果这家做得比较好,那么其他的也会来模仿。H因为非常重视商品陈列,所以他的东西几乎没有积压,都卖出去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因为有商品街嘛,吃完饭之后,他们有地上的还有地下的商品街,吃完饭之后就会去逛,看到好的摆放,就有一种购买的欲望。日本就这么一种情况。

欧美与日本的差别

记者:日本的陈列艺术是从欧美引进的,您能谈谈欧美与日本陈列艺术方面的差别吗?

大乔:在欧美的情况是这样的,商品陈列师是一个单独的职业。如果你想从事这个职业,那么你必须得学习专业课程并通过专业考试,没有业余工作者,也就是说销售人员是不能做这份工作的。而在日本,要看企业的老板是否重视这个事情。如果商家的老板重视这个事情,那么他就会下大力气来做商品陈列,但如果不重视的话,他就会让销售人员去做,两者的效果当然不相同。

记者:欧美与日本橱窗的设计是同种风格吗?

大乔:整个橱窗展示以及商品陈列主要有两个流派,也可以说是两种风格,一种是美式风格,一种是欧式风格。美式风格,它主要强调季节感,春夏秋冬各季的感觉,还有圣诞感觉。他们的方式是把他挂在模特身上来展示。另一种是欧式风格,特别是瑞士的……他就是在大橱窗里尽量多的展示商品,以商品为卖点,装饰得非常的漂亮。欧洲的方式也包含了英国与巴黎的装饰风格。相对来说,日本的橱窗更为重视季节的感觉。

记者:上面您曾提到欧洲特别重视橱窗、商品的陈列设计,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乔:一个是从小就注重美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与生活的充裕有非常大的关系。

重视程度是欧美与日本陈列发展差别的根源

记者:日本商品陈列师的认证情况是怎样的?

大乔:日本的认证很不规范,通过关系、通过介绍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不会有好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与西蔓合作,将重点转向了中国,希望在中国有一个很好发展的趋势。

记者:商品陈列师的培训教育是怎样的?

大乔:我们的培训一般是分为三个级别,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是这样,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通过杂货的摆放来锻炼对陈列这种艺术的感觉,杂货包括非常多,装饰包、项链等一系列的东西。中级班是在相对比较大的空间里,做一些布景服饰的产品陈列。高级班基本上是教授我当年从瑞士所学的技术,但由于其花费较高,而日本的经济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这种技术目前实际上能够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中高级班主要使用面料对空间进行装饰,然后对模特进行装饰。在高级班,我们还教授另一种较难的技法,叫做PINWORK,就是用针把非常平整的一块布料装饰成任何形状,包括装饰空间、装饰模特,人们对这个非常感兴趣,但学好很不容易。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记者:欧美与日本的培训,他们最大区别是在哪里?

大乔:在美国或欧洲,如果你想学陈列方面的知识,从初中就可以到相关的学校去学习,而在日本,只有在高中才可以选择。日本的学生有三大流向,第一是做学问的,上高中,高中上完之后,高考进入大学;第二类是想学技术的,从中学开始就开始学技术;第三类是学生家庭没有钱供他上大学,做现场学徒。而这三类基本从中学就开始生成了。

在欧美认证非常严格,从中学学完之后,三年半之后,要参加考试,然后做现场学徒,之后再参加认证考试,这考试非常严格,要是没有过,你就不能参加相关的工作。发了证书之后才能做相关的工作。

事实上,这就涉及到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日本的教育背景可以说是典型的东方教育,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而欧美则更重视个性化的,专业化的,也就是很深的精确社会分工这方面。有一个确定的就是欧美非常重视这一点。重视这个职业非常重视这一点。而日本则要差一些。

商品陈列是一个非常有感觉的东西,感觉非常重要,他并不是一个11等于2的工作。所以有些人与生俱来美感就非常好,他就具有天生的条件。还有人没有天生的条件,但他经过锤炼也能够做好,但是还需要感觉的把握。

记者:那么能够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比例有多大呢?

大乔:实际上,能学有所成的学生只有3/10,另外7/10的人都是在做销售员。在日本,其实很多商家都没有自己的专业科的商品陈列师,他们一般会要有业务课的人去做,或者让服装采购的人来做。但实际上,如果他能接受一定的学习教育,还是有可能能做好,但是我一直认为,即使他们接受了教育,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会有问题,毕竟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授课。如果他们在学校没有受到这种教育,如果企业重视这方面还是可以的,在日本有一个比较大的百货公司叫H,他们就把职业的销售人员培养成商品陈列人员,这样他们的优点就是他们销售人员本身有一定的商品知识,就商品陈列来讲,如果没有基本的商品知识,是做不好的。他的基础的商品知识加上商品陈列知识,他就能做出来很像样的橱窗。

商品陈列费用占销售额10%

记者:在日本商品陈列所需的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大乔:在日本每一个商店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我上面说的,商店在这方面的花费与他们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不可能有精确的数据。在我所做过的店中,要数H在这方面所花费得最多。他们要求要给H店包括周围的环境一种梦一样的感觉。一年四次下来设计费用需要160万日元,当然这不包括材料费,很显然费用并不高。

不过,在欧美商家在这方面的预算可要高的多,一般占到销售额的百分之十。这是因为欧美的商家都有独立的商品陈列设计制作部门,花销自然庞大,包括人员的工资、福利、专项费用等。

记者:在中国,商家在商品陈列这方面的预算占到销售额的多少才合适呢?

大乔:中国的情况还不好说。中国的情况还得看教育的推广程度,还有经营者的意识。

记者:中国的节日,促销活动几乎月月都有,如果每一个节日都要更换橱窗的话,费用会不会太高?

大乔:国外一般会做一个计划。其实西方也有很多节日,除掉四大季节之外,到其他的节日时只在整体橱窗中划出一个小橱窗来做关于这个节的陈列。以日本为例,200312月初H店的橱窗已经换上了春季的陈列了,现在只有一个橱窗来展示圣诞节的东西了。因为H是属于批发商,他比其他的商家要早一个季节。而其他的百货店基本上还是冬季的橱窗,也只在一个小橱窗里来展示圣诞节日的氛围。这是一个装饰方式,不会花很多钱,但起到效果都相差不大。

记者:如果给王府井街上的商场,比如北京市百货大楼做一个橱窗得需要多少费用?

大乔:具体的费用得由对方来说,与对方的经济状况、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费用肯定比日本便宜。事实上我来中国授课还有与西蔓女士合作(大乔女士是西蔓女士的老师),主要是因为我看好中国在商品陈列、橱窗设计方面的潜力,我的前半生是通过辛勤劳动来积累资产的,现在我计划后半生不管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想以帮助别人为主。

中国刚刚起步

记者:您对北京比较熟悉,能就北京商业街的橱窗和陈列,说说您的看法?

大乔:我只能说一下个体的情况。因为整体的情况风格并不统一。在一些小店,虽然小,但是做得非常好,但是还没有达到一种风格的时候。人们在王府井有散步的习惯,王府井不是有花嘛,看起来很不错,有时会有觉得有美感的时候,可是只是局部的。

记者:您能对中国陈列的将来做一个展望吗?

其实也不太好评价,日本是这样,中国是这样,这方面美学教育也越来越多,另外还有就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经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受美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他陈列自然会是一个上升的趋势,从形势来看发展是这样的。具体的还不好说。

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商业企业应该培训自己的销售人员来做陈列呢,还是请专业的人员或公司来做?

大乔:在中国,由专门人来做会比较好,会出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业。在日本,一年中他们会做四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他们是三大次,他们没有夏季,春秋圣诞节,投入比较多,除了这个以外,每月都有一个新的创意出来,在商品陈列橱窗设计等等。而且在店内,除了每月的橱窗以外,还有店内的陈列,店内的陈列主要讲究展台,要抓住人的眼神,要起到抓住人的注意力吸引他过去的力量。中国最好由专门人员来做,根据店的不同,一定要由具有专门的知识的人来做。或者说,由西蔓这里专门毕业的学生去做,由各个公司派人来选,效果会比较好一些。

中国的发展还是向欧美发展为好,我也跟朋友说,要看陈列的话,去看北京的陈列,也还不错。希望以后还是朝着欧美方向发展为好,因为他们的风格比较成熟。

记者:您的中国学生也非常多,您觉得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各有什么特点?

大乔:在中国,首先会给出一些规则,首先学这些规则,然后再发挥,老师觉得这一点比较好。在日本,现在学校的些年轻人,他们没有想象力,指挥按照那些规则去做,这还是中国的比较好一些。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但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结局并不是很圆满,在此,如果阅读中有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见谅。此外,能够两次如此顺利地采访到大乔雅子女士,得益于“西蔓色彩工作室”,在此一并致谢。